培训咨询:010-64989186   客服电话:400-875-7650 操作指南

博士“虎爸”逼7岁儿子、5岁女儿学高数,“神童”养成越早越好?

来源: 人民日报、南京市建邺区法院 发布时间:2022-01-05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期盼,前不久被称为北大“韦神”的韦东奕老师让大家对天才的世界有了近距离的接触,每当看到新闻报道中的“神童”,家长们被震撼的同时,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在学习上如鱼得水,在事业上取得不俗的成绩。但近期一位博士“虎爸”的教育方式却有点激进,无奈之下,孩子母亲甚至只能向法院“求援”。近日,建邺法院处理了这起因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引发的纠纷。

1641349755363443.jpeg

案情回顾:母亲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毛先生系博士毕业,与郑女士婚后育有两子女小明、小佳(均为化名),儿子小明7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小佳5岁,读幼儿园。

郑女士称,丈夫毛某经常向两子女小明、小佳(化名)教授中学、大学的知识,让两孩子学习文言文和高等数学,并要求两子女学习至深夜,其在教育子女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行为。

在公安民警、妇联工作人员、学校老师介入协调的过程中,毛某一直未能认识到其教育方式失当的问题,反而认为其管教孩子仅为“家务事”,拒绝接受相关人员的协调,对两个孩子的身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子女的教育问题,亦严重影响了夫妻感情。

郑女士遂向法院申请:禁止被申请人毛某打骂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小明、小佳;禁止被申请人毛某限制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人身自由。

法院裁定:禁止实施家庭暴力

法院经审查认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对未成年人进行合理教育的职责,但应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尊重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本案中,根据申请人郑某提供的《接处警情况说明》、病历资料、照片、视频等证据,以及案件承办人向小明的班主任老师了解的相关情况,可以证明被申请人毛某在对两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经常性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行为,教育方式失当,有对未成年人进行精神侵害的家庭暴力行为。在法院工作人员向被申请人毛某告知郑某已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并向其释明法律后果的情形下,仍拒绝参加听证谈话。故郑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符合法定条件。

建邺法院作出裁定:禁止被申请人毛某对郑某、小明、小佳及其相关近亲属实施家庭暴力。

法官说法:精神侵害也是家庭暴力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茁壮成长,是每一个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案就是一起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引发的纠纷,法院用“硬约束”和“软关怀”结合的方式,妥善处理纠纷、化解各方矛盾,维护了家庭关系的和谐。

人民法院旗帜鲜明反对精神侵害型家庭暴力,引导被申请人选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本案中,被申请人虽并未对孩子肉体上造成严重的损伤,但存在长期辱骂、贬低孩子进行精神侵害的行为,也属于家庭暴力。而且这种落后的粗放式教育方法,严重影响孩子心智的健康发育。被申请人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向孩子教授大量知识,但这一做法没有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起到了拔苗助长的负面效果。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全面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

在签发本案人身安全保护令时,法院驳回了申请人要求禁止被申请人接触子女的申请,同时将保护令的有效期限定为三个月,给被申请人能够自我反省和改正的机会。保护令有效期之后,承办法官向申请人回访,得知被申请人未再出现打骂孩子的情况,申请人也不再对人身安全保护令续期,案涉矛盾得到妥善化解。

1641349580524014.jpg

针对这件事,有媒体评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一场场学霸父母对阵学渣孩子的“战争”也在变本加厉。当“小镇做题家”变身爹妈,他们往往更难接受孩子不如自己。一旦学业表现不佳,高知父母的情绪也更容易崩溃。

有人说,养娃就像开盲盒。其实,如果真能平心静气地看待教育,将养育中的功利心、企图心刨除出去,很多长期困扰家长的问题,或许根本就不是问题。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才是人生常态,谁规定学霸基因就一定代际传递?再说,简单粗暴地用学霸、学渣分出三六九等,何尝不是一种傲慢与偏见呢?

与知识的填鸭式灌输相比,真诚和尊重才是成长必不可少的养料,别让孩子的童年变成一场预备役。

孩子的教育要讲方法,因材施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根据孩子的兴趣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越来越好。其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毅的品格,才是孩子学习动力的源泉,然而这些品质的养成关键在于父母的爱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