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如筑台,成功由积累。”3—6岁是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而幼小衔接贯穿整个幼儿教育阶段,从幼儿的小班时期逐步推进幼小衔接的理念与措施, 科学有效实施幼小衔接可以减少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坡度,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新阶段的学习,真正让幼小衔接落在实处,帮助幼儿安全无忧地迈出人生转折的第一步,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美好的基础。科学实施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向上送一送”“小学向下接一接”“家长一旁扶一扶”,帮助孩子逐步适应。其中家园共育合作是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阶段最重要的手段,有效的家园共育,才能为幼儿的未来搭建一座彩虹之桥。那么对于农村幼儿园而言,在实施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存在什么困难?实施的路径都有哪些?下面笔者围绕地处农村的园所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如何转变家长观念,构建良好的家园共育,从而让幼儿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实现良好的过渡。
一、我们的发现
我园地处农村,在科学实施幼小衔接、构建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家长的认同感有待进一步加强。首先是农村幼儿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还相对保守,更多注重知识性的衔接,不能真正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有的爷爷奶奶甚至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玩,什么也没学,常常担忧幼儿能否适应小学生活,担忧“幼儿园不学知识,上小学跟不上”,加上祖辈的包办行为过于频繁,让幼儿丧失了很多自我锻炼的机会。二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信息靠网络进行推送,但由于地处农村,家里的爷爷奶奶对一些信息化技术不熟悉,高大上的理论和专业术语很难引发他们的共鸣,导致他们接收一些学前教育的前沿信息较为滞后,缺乏对幼儿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在配合度上就比较欠缺。三是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现在有很多的家庭既有上小学的孩子,也有上幼儿园的孩子,爷爷奶奶又要照看孩子,又要忙着家里的“农活”,往往在家园共育上有心无力。
虽然存在以上种种问题,但是地处农村的我们还是有一些优势的,比如拥有一群富有本土特色的家长资源,具备种植经验丰富的爷爷奶奶、具有刺绣特长的绣女、非遗传承人等等,这些家长资源是我们家园共育的宝贵财富。
二、我们的做法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厘清本土实际,发挥学园的专业优势,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实常态化幼小衔接方面的家园共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从而让幼儿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实现良好的过渡。
(一)多措并举 增强衔接意识
针对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较多、祖辈带孩子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多的现象,我们把家园合作的对象范围扩大到祖辈身上。如果祖辈能够摒弃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并把学到的科学育儿知识直接应用到幼儿身上,这将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做实做活幼小衔接的宣传工作,提高家长们的育儿观念。一是宣传科学理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早教咨询、下社区、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等进行宣传,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具体的措施和注意点等进行宣传,让祖辈们接受育儿的新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实现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二是通过电访、约谈、入户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祖辈在育儿方面的困难,及时引导祖辈育儿的方向性和科学性,为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下的家园共育明确方向,带动家长对幼小衔接更加科学系统的认识。
(二)暖心关爱 夯实衔接基础
仅仅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园教育理念趋于一致还不够,这只是把家园双方拉到同一条路上,家园之间还应携手同行。密切家园关系,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作为,一点一滴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可以实现。教育是一件日久见人心的良心事。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学园成立暖心小组,开展搭建1+X关爱机制,打造家园特色项目。一是关爱特殊儿童。学园成立心理咨询团队,开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和咨询邮箱,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加大对特殊儿童的关爱力度,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加大居家学习生活的指导力度。我们通过学园微信公众号“网络乐园”架起空中的桥梁,以生动形象的图文、视频形式向家长推送游戏,有的游戏可以由孩子独立完成,有的可以通过亲子互动来开展。一方面不仅解决爷爷奶奶因为忙农活而无法随时指导孩子的问题,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让爷爷奶奶得空时也能够享受亲子互动,不仅增加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心理疏导,让幼小衔接更加暖心,让幼儿更加有底气地面对小学生活,让幼儿有更强大的内心迎接今后重重挑战;二是巧用“云”沟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美篇和剪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引领家长有目的地观看视频及图片资料,感受幼儿学习过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把学园活动开展的过程及成效展示给家长。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与成长情况,获得家长的认同感。另一方面通过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巧妙运用到家园合作中来,帮助家长增强自身的教育角色意识、树立教育信心、提高教育技能,让农村幼儿园的家园合作能成为幼儿成长的奠基石。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们也开始反思如何通过适当的方法既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使幼小衔接下的家园共育往前迈了一个新台阶。一件件小事累积,不仅架起了家园沟通的桥梁,构建起家园间互信互赖的美好情感,使教师成为家长育儿路上最信赖的人,也让家长和幼儿体会到学园暖暖的爱,为幼小衔接下的家园共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家园共研 彰显衔接内涵
家长只有走进课堂,才能走进孩子、了解孩子;只有体验教学,才能走进教育、理解老师。家长除了要从思想上认识学前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还要了解学前教育如何具体地发挥作用、孩子怎样学习、幼儿园怎样教学,才能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有效实现家园共育。
我园地处全国著名侨乡——梅山,这里有成片的田野、潺潺的芙蓉溪、高高的杨梅山,有著名的光前学村,有召人奋进的光前精神,有传统经典的民风习俗,有“刺绣之乡”的美称,有各具特长的家长……这些农村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人文资源,都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立足幼儿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融入园本课程。一是“请进来”,发挥家长职业优势,开展了家长助教进校园活动。让幼儿园文化课程链接家园沟通、家园互动、家园协作。如邀请有刺绣特长的爷爷奶奶走进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幼儿学习刺绣,从而培养幼儿合作、坚持的学习品质;再如利用农村中种植经验丰富的家长,带领幼儿走出园门,参与种植活动,感受大自然的馈赠、生命的轮回,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态度……这些良好品质的养成是幼小衔接中基础且十分关键的一块内容,它不仅影响幼儿是否能够顺利衔接,更影响幼儿积极心态与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着幼儿终身的生活、学习与成长;二是开展亲子活动,借助六一、乡土文化艺术节、家长开放日、学前教育宣传月等活动的举办,邀请家长入园全面了解幼儿一日活动流程,了解违背幼儿需求和幼儿发展规律的危害,家长从中不仅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了像教师一样引导和教育孩子,还感受到学园特色课程带给幼儿发展的价值,看到孩子们在充满乡村气息的农家乐情景中感受、亲历从黄豆到豆浆的变化过程,制作各种农家美味小吃,在晒谷场中模仿农村伯伯晒谷、收谷,感受农耕文化,在开心菜园里亲历种植与收获,在生态沙石区中尽情地玩石、玩土、玩沙、玩水、印土坯……通过家园共研活动让家长亲身体验幼儿园教育,既融洽了家园关系,也让家长换位思考,理解老师,认同幼儿园教育,坚定地做教育路上的同盟军。
就这样,我们通过奏响家园合作的协作曲,收获满满,既转变了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也赢得了社会的良好评价,家园教育合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推进幼小衔接活动在幼儿园顺利实施。
虞永平教授说:“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让我们共同携手,实现幼小衔接的双向奔赴!
参考文献:
[1]张满清. 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教育不一致问题初探[J].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10.
[2]杜玥娇. 大班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认知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20.
[3]刘佳佳. 乡村幼儿园亲师互动个案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5.
[4]韩健萍. 博客式家长园地在家园共育中的应用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