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谐共生”的家庭教育新实践
New Practices in Family Education Based on "Harmonious Coexistence"
——以西丽小学家庭教育实践模式为例
摘要:家庭教育是永恒的话题,学校作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主阵地,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健全协同育人新机制,构建协调育人新课程,共筑多维一体协同育人新平台,引导家校社协同育人,与学生同生共长。
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is an eternal topic and schools are the main force in providing guidance services for family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holistic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chools should establish new mechanisms for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onstruct new curricula for coordinated education, build a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ed platform for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guide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mong families, schools, and society, and to grow together with students.
关键词:家庭 和谐 共商 共学 共筑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意味着父母要依法带娃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同时,规定了家庭教育的内容,要求父母依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家庭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及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成为当下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和关键任务。而学校作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主阵地之一,有责任和义务督促父母参加家庭教育相关学习活动以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小学近年来在不断探索和发展适合本校家长的“和谐共生”家庭教育育人实践新模式,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实践,良性循环,共同成长。
和谐在这里主要指关系的和睦谐顺。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父母和子女要建立尊重融洽的亲子关系,社会人员要与学生建立安全友善的睦邻关系。学校在这些关系的建立中起着主导作用,引导家校社协同育人,与学生同生共长。
“和谐共生”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图
一、共商:健全协同育人新机制
学校基于共商共育的理念,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不断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一)创设组织让育人更顺畅
学校将民警、律师、医生、家长、老师、学生代表等组建学校发展委员会,统筹共商学校事务。学校膳食委员会负责学生饮食健康、体质状况、防疫教育等工作;学校奖惩委员会负责学生评价、奖励、惩罚等事项;学校法制委员会负责法制宣讲、毒品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学校学习委员会负责学生学业、学生特长发展、家长成长等工作;学校组织委员会负责组织各类学生活动、家长活动、社区活动等工作。
(二)设立制度日让家校更融洽
在学校委员会的指导下,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课堂,真正融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设立家长接待日,每周一下午与家长面对面深度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学生成长问题;设立家访日,走进学生家里,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在家表现,探索出更有针对性地方式。
(三)建立联席协商让环境更适宜
学校与社区、村委、派出所、医院、交警等周边单位建立联席协商制度,围绕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校园欺凌、商店等开展共同商议,多方协调的良好环境。
二、共学:构建协同育人新课程
学校以BAPS父母学堂课程系统化学习为抓手,着力引领学生父母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育人方式。
父母学堂BAPS课程模式以“陪育孩子,亲听共生”为理念,“陪育孩子”为父母陪伴关爱孩子成长,“亲听共生”为亲子互相倾听和谐共同成长。BAPS课程设有基础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和服务课程,所开设的内容旨在帮助每一位家长正确理解父母角色,并发展出相应的家庭教育能力。课程构建出相应的、较为全面的体系:开拓出基础课程以帮助父母获得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成为“合格父母”;提供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帮助父母完善角色要求,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优秀父母”;开设服务课程以提升父母参与教育和服务教育的全过程,树立父母、孩子的典范“卓越父母”。
BAPS父母学堂课程模式图
(一)以基础课程系统化学习提升内涵素养
“B”——Basic Curriculum基础课程,作为父母学堂的基本常识和基本理论的系列课程,从一年级确定入学的八月份开始,通过一年内16课时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转变父母的观念、提升父母的素养。课程从父母角色、情绪管理、学习管理等全面系统展开,实行积分制,学习完成进行测试考核,从父母、孩子和老师三方面进行评价,合格的颁发父母学堂毕业证书,成为“合格父母”,而不合格者则需要继续重新学习所有课程。
父母学堂基础课程计划表
(二)以活动课程率先垂范树榜样
“A”——Activity Curriculum活动课程,面向父母开设父母大讲堂和父母展示台,树立起父母的行为榜样,让父母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使得学生充分信任父母,父母将能走进学生心中。每周一下午的“父母大讲堂”是学生最骄傲的时刻,他们的父母将轮流为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专业知识,家长转变成“老师”,孩子们都以自己父母能上台而高兴好几个月。这个大讲堂的年级讲座家长,那就是孩子们心中的“大先生”,他们给全年级的学生讲课,这是荣耀时刻。艺术节上的导演、体育节上的教练、科技节上的实验员……每年的这些节日里,拥有专长的家长主动承担工作,带领学生学习锻炼,深入与学生融为一体,充分展现出家长的“闪光点”,让家长成为学生心中的“小太阳”。学校每年为这些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家长们颁发专项证书、讲座证书,每参加一次积2分,达到10分,就可完成活动课程,不断激励家长学习提升,良好循环最终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以实践课程促进亲子心灵交融
“P”——Practice Curriculum 实践课程,围绕父母与孩子之间真正相互走进心里为标准,学校组建父母亲子实践课程创新小组,将校领导、中层、班主任、家长、学生、高校教师志愿者等纳入,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心理活动月、“525”亲近我、心理展示周等计划。每学期策划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如亲子一封信、亲子连心桥、亲子过河、亲子共画、亲子全家福、亲子一家游等活动,让亲子之间关系融洽,避免亲子矛盾,让学生在校在家在社区都是一个样。每参与一次实践课程就可积1分,达到10分要求就可完成实践课程要求。在成为“合格父母”基础上的家长,继续完成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积分要求,学校会颁发BAPS课程“优秀父母”证书。
(一)以服务课程增强参与意识
“S”——Service Curriculum服务课程,深圳是志愿者之城,“人人都是学校工作的志愿者”是西小家长的共同理念。学校成立家长志愿者联盟,将全校各班家委集合一起,成立全校统一联盟,统一安排各类活动。交通义工执勤每天早中晚准时为学生保驾护航,评价主考官在体育节上穿上红马甲为运动员们做好公平公正的裁判,在展示性评价上成为检验学生成果的“主考官”……这些画面已成为西小独特的风景线。凡是志愿服务班级、服务学校的、具有“优秀父母”称号的家长,学校将邀请专家评定其为“卓越父母”,邀请进入学校讲师团,树立父母典范,成为全校父母学习的榜样。
三、共筑:搭建多维一体协同育人新平台
(一)社区联动共筑关爱环境
学校所在新围社区专门建立关爱中心为全体学生、家长服务。1.设有心灵支持小屋对需要心灵支持的家长和学生给予专业专人辅导;2.建立义工驿站,给学生和家长提供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机会;3.成立宣传角,固定时间地点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教育服务;4.设有流动图书馆,让学生能随时看书阅读。
(二)家庭教育工作室
联动社区、友邻单位,高效建立家庭教育工作室,创建家庭教育资源库,搭建家长学习的平台,学习使用积分制,举办合格家长颁证仪式,打造一批合格称职的家长。第一学期各工作室成员校根据学校所在中小幼的要求,按月完成基础课程资源的创建,可利用学校、社会、家长等资源。第一学期期末工作室各成员校上传资源至区里平台。第二学期搭建家长学习的平台,组织家长学习,使用积分制。第二学期期末举办合格家长颁证仪式,对家长进行评价,打造一批合格称职的家长。每月举行家庭教育工作室线上沟通推进会。每学期举办1—2次现场会,由各成员单位自主申报。
共商、共学、共筑的“和谐共生”家庭教育育人模式是西丽小学的实践探索,让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促进家庭教育深入落实、促进学生积极生长。学校协同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共育力量,培育出了广东省美德少年、深圳市十佳爱心人物“大白”韦涵宇,乒乓球“国手”、广东省活力少年郭佳慧。西丽小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深圳市改革创新学校、深圳市德育特色示范校、南山区首批家庭教育示范校、深圳市家校共育典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