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坚持系统推进,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大村小学基于推进幼小衔接的基本要求,不断反思,大胆创新,探索实践“52”模式,构建幼小衔接和谐共育的生态圈,家园校各自担当,互相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把幼小衔接带入了一个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的新阶段。然而,幼小衔接这一教育工程亦离不开家庭的重要力量。为此,东港区大村小学实施“52”行动,采取“案例教学”有效策略,全面做好适龄儿童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让幼儿家庭撑起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半边天”。
一、背景分析与问题思考
(一)家、园、校和谐共育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迫切需要。我校属于郊区学校,用传统的育人模式,难以为每位幼儿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如何建立新型的幼小衔接制度,成为当前家园校共育的突出问题。基于对以上客观因素的思考,我校于2021年秋季开学创新“案例教学”,开展了幼小衔接“52”模式的实践。
(二)家、园、校和谐共育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责任与义务的重要渠道。学前阶段是家庭教育的黄金期。从小培养塑造儿童坚强乐观的正面性格比灌输知识更为重要。良好的习惯、性格和情绪,才是“人生真正的起跑线”。实施“52”模式的目的是引导家长能够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方式建立和改善亲子关系,实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二、“52”行动的基本内涵及原则
(一)基本内涵。“52”行动有四种内涵,即“我爱”的谐音,一年约有52周,一周有5天学校教育和2天家庭教育,以及幼儿积累关键经验的52个体验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52个发现。5和2的结合,体现了家、园、校各自的担当与互助合作。
(二)基本原则。一是全员性原则。面向全体孩子,使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受到来自老师的亲情关怀、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同伴的友情帮助。二是人本性原则。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三是双向性原则。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整合多方教育资源,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
三、“52”行动的实施
(一)衔接发于过程,支持儿童在互动中实现成长。我们以“案例教学”为载体,支持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和发现周围的世界,在幼儿园大班开展了幼小衔接52个家庭体验活动,在小学一年级开展了激发学习兴趣的幼小衔接52个家庭发现活动,坚持了儿童为本的理念,支持儿童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全方位成长,让儿童在活动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决策权和参与权。并充分融入了游戏化的元素,以亲子游戏的形式来引导家长进行科学育儿,实现和谐的亲子沟通,从而支持他们在与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实现身心健康全面成长。
(二)经验源于体验,倡导儿童在生活中做足准备。幼小衔接家庭体验活动,包含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4个方面,我们精心设计了 52个亲子体验活动,从向往入学到生活自理,从交往合作到学习习惯,每个活动都融入了游戏化的元素,使家长和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参与。52个亲子体验活动所运用的素材,皆是儿童熟悉且喜闻乐见的,这也回应了杜威先生所言的“儿童经验的连续性”。在开展52个亲子体验活动过程中,学校设计了活动表格,基本上每周一个主题,帮助家长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家庭教育的宝贵资源,让家长快乐参与,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从而在建构有益经验的过程中实现更有效的衔接。
例如,在身心准备方面,我们设计了“向左向右看”活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左”和“右”进行区分,比如,通常我们用右手写字,搭乘扶梯要把左边空一点位置出来,敬礼时要用右手,汽车大多靠右行驶,汽车驾驶位在左侧,等等。分清左右,不仅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一种需要,也是孩子在进入小学前,为各种集体活动、体育练习等做好的必要准备。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就让孩子来进一步认识、分辨左和右。
大班孩子高然妈妈,设定口令“向左看”和“向右看”,一人喊口令,其余家庭成员并排站好或坐好,根据口令完成动作。第一轮由高然当发令人,以便熟悉左和右。之后所有家庭成员轮换。所有成员轮换一轮后,游戏升级。随着游戏的进行,可以加快口令的变换速度;还可以同一个口令连续喊几次,然后突然变换口令,以此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如向左、向右,向左、向右看。游戏中孩子做错动作时,不必着急纠正,请孩子自己尝试改正。
家庭体验活动
——幼儿积累关键经验的52个体验
2024年6月21日
除了这个活动外,还可以在生活中抓住一切机会帮孩子认识左和右。当然,活动中的出错瞬间,是最好的认知机会。不论是孩子还是游戏的其他参与人,在做出与口令相反的动作时,都可以请孩子来帮忙纠正方向。在一次次的纠正过程中,孩子对左右的认识也会越来越熟练。这些活动以亲子游戏的形式进行,旨在引导家长进行科学育儿,实现和谐的亲子沟通。
(三)发展始于发现,鼓励儿童在探索中增长智慧。呵护儿童好奇心的最好方式就是支持儿童的发现。我们关注儿童,启发探索,在一年级初期的入学适应方面,同样也设计了 52个发现活动,含拼音的趣味、汉字的奥秘、表达的力量和数学的踪迹4个方面,旨在指导和帮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家长对儿童学习特点的尊重与支持。
例如,表达的力量这一方面我们设计了“首尾相连”活动。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小学生在学习语言时不仅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句式,还需要家长帮助他们发现文字组合和表达的规律和秘密。当孩子发现诸如“首尾相连”这样的秘密之后,不仅大大提高了语言学习的兴趣,也更加直接地提高了遣词造句等语言表达能力。
高然妈妈准备了这样的彩色卡片,如图排列,让孩子看一看,他发现了什么吗?
高然妈妈再准备下面的这些词语并读一读,让孩子仔细听一听,看看孩子能发现什么?
国王 王子 子民 民众 众人 人情 情报 报纸 纸杯
接着让孩子想一想,上面的这些词两两之间有什么规律呢?高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每个词的最后一个字和下一个词的第一个字一样呢。发现秘密后,高然妈妈和高然一起以比赛的形式来玩一玩词语接龙的游戏。
家庭发现活动
——激发一年级入学儿童学习兴趣的52个发现
2024年9月20日
词语接龙游戏,就是通过成人的参与,不断丰富孩子的听觉词汇,让孩子通过词汇的不断提取,提高词语掌握的熟练程度,并为进一步运用词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开展的“52”个亲子发现活动,在整体上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家长建立起儿童应该学什么、应该怎样学的思维体系,在细节上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规律,系统考量了儿童所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分类架构。在完成这些发现活动过程中,家长的用心陪伴和积极参与是关键,家长可以和儿童一起去发现,一同在探索中感受知识与智慧的魅力。
四、“52”行动取得的成效
(一)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家、园、校携手最好的相处是尊重与理解,最和谐的状态是认同并支持。通过“52”行动的实施,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学校从幼儿园、小学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三个方面入手,建立有效的幼小协同机制,生成科学衔接的家、园、校教育生态圈,既体现了学校与家庭各自的担当,又更好地促进了家校共育的实践发展。
(二)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针对许多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不知道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我们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具体的思路和方法,旨在帮助家长科学地促进、有效地支持幼小衔接,力争能够帮助幼儿在生活体验与游戏发现中完成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科学育儿的理念正逐步影响着家长们,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三)52个家庭体验和家庭发现活动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家庭体验和发现活动引导幼儿从思考“发现什么、怎么发现、为什么发现”到“小试牛刀”的实际体验,充分融入了游戏化的元素,以亲子游戏的形式来引导家长进行科学育儿,实现和谐的亲子沟通。幼儿在各种活动中逐渐喜欢上上学,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学会了自主调节控制情绪,在丰富的发现活动中,幼儿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乐学好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